首页 > 热点 > > 正文

王乐义:坚持科技创新,将村里的蔬菜大棚发展成了“蔬菜联合国”

2019-11-12 14:09:48    来源:科技日报数字报

传承民族精神奋斗新时代

在山东潍坊寿光,曾有一个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村子——三元朱村,却在多年来一直引领着中国蔬菜种植的潮流。

这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——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。他坚持科技创新,将村里的蔬菜大棚发展成了“蔬菜联合国”,带领全村走上小康之路。而冬暖式蔬菜大棚,更引发中国农业的“菜篮子革命”,结束了新疆每年8个月吃外地菜的历史,也使山东寿光成为了“中国蔬菜之乡”。

深冬如何产出果菜?20年前,王乐义冥思苦想,跑遍了大大小小的菜棚,查看了无数个温室,写了几十万字笔记,但还是解决不了技术难题。直到1988年春节前,来自东北的几根鲜黄瓜让他惊喜。

辽宁瓦房店农民韩永山的大棚大冬天能出黄瓜!王乐义三上东北,“三顾茅庐”感动了韩永山,把“姐夫来了也没教”的技术传给了王乐义。

顶着压力,王乐义带领村里17名党员建起了第一批冬暖式蔬菜大棚。1989年12月24日,17个大棚的越冬黄瓜采摘了,在市场上卖了“独份儿”。

王乐义说:“当年越冬黄瓜开秤每公斤20元,入夏算账,棚均收入2.7万元”。当时在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的三元朱村,冒出了17个“双万元户”。

第二年,村里上了181个大棚,户均1个多。从那时起,王乐义就和大棚、蔬菜联在了一起。

王乐义没有把“利”独享,而是把技术传向了全国。

患过直肠癌的王乐义一年坐着吉普车跑了4万多公里,在寿光指导建起了5130个大棚;在延安顶着39℃高烧为1000多人连续讲课4个半小时,帮当地发展起数万亩大棚蔬菜;先后14次赴新疆,让大棚技术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开花;还在家门口免费办起了各类种植培训班。

自1991年起,三元朱村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员向种子一样撒向全国,冬暖式大棚迅速发展。

让阳光变成了财富后,“科技”便深深地烙在王乐义心中。

他行程近万里找到了无公害蔬菜专家王宪彬。王宪彬说:“当时我的项目试验成功六年,还没推广,没想到第一个来找我的是个农民。”在王宪彬的指导下,1992年无公害蔬菜在三元朱村首次开发成功,又一次成为了中国蔬菜界的“独一份儿”。

到1995年,寿光形成了以三元朱村为中心的2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。2001年,三元朱村的300亩大棚被农业部授予国内首批“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”,摆进了北京的大型超市。

三元朱村创新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。2001年7月,“乐义牌”蔬菜商标问世,2009年村里与农业部门共同开发完成了蔬菜二维码追溯系统。

乌克兰大樱桃、黑宝石李子、太空椒;美国的工厂化育苗、以色列的节水滴灌、荷兰的花卉种植、韩国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……

如今,三元朱村的大棚已成“蔬菜联合国”,种植世界各地的优良品种,使用世界各地的先进技术,“乐义”牌蔬菜更是销往俄罗斯、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。

“三元朱村和寿光市是中国蔬菜方阵的排头兵,必须年年创新、步步创新,才能带领庞大的农民方阵在国际蔬菜大市场上阔步前进。”70多岁的王乐义说,“活一年干一年,能活十年就干十年。只要身体一天不出毛病,多活一天就要为党为人民多做一天工作。”(本报记者 马爱平)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阿贝尔奖迎来首位女性获奖者 授予来自美国的凯伦·乌伦贝克
下一篇:地球可能并非最宜居星球 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着更丰富或更活跃的生命

热点话题

热点推荐

头条